張亞寧教授是敏求智慧運算學院的新進教師,於2021年8月自英國劍橋來到成大,開始她的教職生涯。在此之前,張亞寧教授在英國劍橋(MRC Cognition and Brain Sciences Unit)、曼徹斯特大學 (Neuroscience and Aphasia Research Unit) 單位數年,為計算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研究學者。
從電機學士到資訊科學碩士再到心理學博士,張亞寧教授是十足十的跨領域學者。從目前張教授所開之課程:《探索可解釋人工智慧於生醫資料科學》、《仿神經型態計算概論》,即可看出張教授的獨特性。張教授希望將國外的跨領域學習經驗帶給成大的學生,幫助學生快速應用運算能力到原有專業領域上,並運用學院多元而彈性的研究平台,為轉譯性研究、認知智能研究領域帶來成果。
以下是與張教授的訪談:
Q1.教授想要來成大敏求智慧運算學院的原因
A:我想到成大敏求智慧運算學院的原因,和我自身的研究發展背景有很大的關係。我在台灣接受的是電子電機相關領域學術訓練,碩士班畢業後進入業界擔任資深軟體工程師。但我對於使用電腦技術探討人的大腦和心智非常感興趣,因此我決定回到學校,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。當時我申請到英國愛丁堡大學的資訊科學系,就讀認知科學碩士學位。就讀期間,對於使用類神經網路模型模擬人的語言處理研究,產生極大的興趣。之後就繼續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心理系就讀博士班,在兩位有著不同學術背景(心理系與資訊工程系)教授的指導下,使用深度學習神經網路模擬的技術,訓練一系列的電腦閱讀模型,以探討視覺處理在閱讀的重要性。
因此,當我看到敏求智慧運算學院的方向—「以運算為主軸,著重跨領域發展,鼓勵結合專長研究和運算技術」,和我跨域學術研究背景非常符合,就萌生來到敏求智慧運算學院的想法。我期待能培養學生發展運算的核心能力,與學生分享跨域的研究學習經驗。將來,學生的興趣無論是在人文相關的研究,或是理工相關的的研究,都能夠快速應用運算能力到相關領域上,擁有更多元的發展方向。
Q2.在學院對教職、研究的期待
A:學院目前設立兩個運算相關的研究中心,並由許多不同研究專長的老師組成團隊。我期待在研究上,能和不同領域的老師們合作,激盪出創新想法,發展多領域整合型計畫與應用。除了發展現階段較成熟的基礎認知、大腦、和語言處理的相關研究外,我的目標是將來希望能發展以認知研究為基礎的臨床醫療相關應用、人工智慧相關應用,期待能在轉譯性研究(連結計算認知神經科學與臨床)和認知智能研究(連結認知科學與人工智慧)的領域做出一些貢獻。在教學上,我希望帶給學生認知科學、人工智慧和神經科學相關的廣泛知識,特別是這些不同領域間,相輔相成的關係和結合的潛力。同時依學生興趣,帶領他們進行專題研究,依個別學生專長需求,鼓勵學生自我發展、提供相關訓練,以縮短他們將來進入學術界或業界所需的轉換期。
Q3.老師對學院及成大目前的印象
加入成大SOC學院半年多的時間,我最大的感覺是學院著重培養運算專才、重視跨領域、鼓勵創新研究。由於是新創的學院,因此充滿活力,有著獨有的多元及特色的研究工作環境。